2.局部发育
在胎儿3 个月时,脊髓占据椎管全长,每个神经根正对着相应的椎间孔(图19.2)。
脊柱的生长比脊髓快,导致脊髓尾端位置相对升高:
●胎儿6 个月时,脊髓尾端位于S1 节段。
●出生时脊髓位于L3 节段。
●成人脊髓尾端位于L1~L2椎间盘水平。
终丝是脊髓“上升”的遗迹。成人腰、骶脊神经斜向下走行。
3.脊髓畸形
可并发脑膜、脊椎、椎旁肌肉、皮肤畸形(图19.3 和19.4)。
脊柱裂是指发育过程中椎弓没有融合,可影响到神经组织,其发生率约为1/1000。
(1)单纯型脊柱裂
只累及脊柱后弓,皮肤与脊髓不受累。通常在腰部出现,此处皮肤可以有下凹。本病无明显(神经系统)症状(占10%)。
(2)伴肿物的脊柱裂
肿物可以是包含脑脊液的蛛网膜囊(脑膜膨出),也可以是神经组织(脊髓脑膜膨出)。病变部位的皮肤可能存在,也可能缺损。
第二节 脊髓概述
脊髓为一苍白的圆柱形长条索,质地柔软,前后略扁。 脊髓有两个膨大,颈膨大为C3 至T2脊髓节段,腰骶膨大为L1 至S3 脊髓节段。
1.位置
被脑膜包裹,位于椎管内,随脊柱而弯曲。
脊椎的骨折或脱位会使脊髓受损,主要因椎管狭窄发生损伤(图19.5)。
脊髓头端在寰椎上缘水平与延髓相延续,其尾端呈锥形,称脊髓圆锥,延续为一结缔组织细丝,称为终丝。 终丝长20~25cm, 直径1~2mm, 由两部分组成。
●软脊膜部分(内侧终丝),被软脊膜覆盖,下降进入腰池、脊髓蛛网膜下隙陷凹。此部分位于马尾的神经之间。
●硬脑膜部分(外侧终丝、尾韧带),被硬脑膜覆盖,固定在尾骨基底部。脊髓圆锥尖正对L1~L2 椎间盘(75%个体)、L1 椎体(12% 个体) 或L2 椎体(13% 个体)。
终丝和齿韧带保证脊髓始终位于椎管中间的位置。
终丝的阻力导致脊髓前屈时脑膜伸长约30%,并且使脊髓圆锥尖因此移动约10mm,位于L4 椎体水平(R. Louis)。
此现象可以解释,脊髓过度拉伸至L4 节段以上,即使没有骨折,也可能导致瘫痪。
2.尺寸
脊髓长42~45cm。
横径为10mm,膨大部分直径为14mm。
质量约为30g。
3.外观
脊髓表面有纵行的沟和裂。
(1)前面(腹侧面)
在中线位置有前正中裂,较深;两侧有前外侧沟,脊髓前根由此发出。
(2)后面(背侧面)
在中线位置有后正中沟,两侧有后外侧沟,脊髓后根由此发出。
在颈部,有一后中间沟,位于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。
4.脊髓节段
共有31 个节段(脊髓节),每个节段对应1 对脊神经:8 个颈髓节段、12 个胸髓节段、5 个腰髓节段、5 个骶髓节段、1 个尾髓节段。
颈膨大位于第3 颈髓和第2 胸髓之间。
腰骶膨大位于第1 腰髓和第3 骶髓之间(图19.6)。
5.结构(图19.7)
脊髓呈管状,中央管被灰质包绕,灰质被白质包绕,白质形成周围层。
(1)中央管
中央管通常是一潜在管道,在病理状态下可有脑脊液。
中央管被中央胶质包绕,由胞体和有髓神经纤维组成。
(2)灰质(图19.8)
由神经元胞体和无髓神经纤维构成。
在横切面上,灰质呈“H”形,有两个前柱和两个后柱,由中间柱连接。
在每个脊髓节段水平,各个柱分别形成前角、后角、外侧角。
①前角:较大,边缘呈锯齿状,对应于发出的神经纤维。
②后角:较窄小,呈梨状,由尖、头、颈和底4 个部分组成。
③外侧角:位于T1~L3 脊髓节段外侧柱的延长线上。
(3)白质
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,分为前索、外侧索和后索。
①前索:前索位于前角和前正中裂之间。
②外侧索:外侧索在前角和后角之间,位于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之间。
③后索:后索在后角和后中央沟之间。
④白质前、后连合:分别联结两侧的前索和后索。
(4)区域变化
因为有感觉神经纤维的加入及运动神经纤维的离开,白质在脊髓上部更多。脊髓膨大部位对应四肢,其前角更大。
本书摘经出版社授权,购买本书请扫描上图二维码;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