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| 黄石人大  | 领导之窗  | 立法工作  | 监督纵横  | 议决工作  | 代表工作  | 委员会之窗  | 县(市)区之窗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监督纵横
关于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调查报告

  市人大财经委、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 

  市人大财经与预算专业代表小组 

 

  为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,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的总体安排部署,市人大财经委、预算工委、财经与预算专业代表小组围绕“发展现代物流、优化产业结构”主题,组织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座谈、深入物流园区和企业走访、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等形式,开展了历时5个月的专题调研活动,并形成了调研报告,供领导决策参考。 

  一、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概况及发展优势 

  (一)发展概况 

  近年来,我市物流业发展迅速,截至2013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805.30亿元;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2.37亿元;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.1%;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%;全市物流业总收入61.80亿元,同比增长22% 

  1、物流企业发展情况。已注册登记的各类具有物流服务业务的企业共2887从服务类型来看,货物运输型企业2515家,占87%;仓储服务型企业106家,占3.67%;综合服务型企业266家,占9.21%。传统的单一型企业居多,综合型企业较少。 从分布情况来看,黄石市区2765家、大冶市94家、阳新县28家。 

  2、物流园区(中心)建设情况。2014年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物流园区有17个。目前,已有花湖物流中心、昌龙物流、有色物流、众联物流、罗桥物流园等5个项目部分建成投入使用。 

  3、农村物流发展情况。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市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节点33个,截止2013年,已经建成金牛、太子等8个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投入使用。 

  4、快递业发展情况。我市现有快递企业43家,257个营业网点,覆盖市区、大冶、阳新以及80%以上的乡镇。2013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263万件,同比增长27.70%;快递业务收入完成5744万元,同比增长34.58%,是2013年全市GDP增速10.5%3.29倍。2013年全市快递行业从业人员709人,较上年新增就业156人,同比增长22% 

  (二)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 

  1、区位优势明显。黄石东连沪宁,西通汉渝,京广、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港澳、沪渝、大广、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及长江黄金水道在黄交汇,沪蓉高速、106国道、316国道穿城而过,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和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,也是全国主要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之一,区位优势明显 

  2、物流资源丰富。黄石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丰富的公、铁路资源。其中,黄石港上至武汉143公里,下抵上海982公里,是全国53个、内河28个主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,岸线有7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,正在建设的棋盘洲码头建成后总吞吐量可达5000万吨;市区公路有13条干线;铁路有五九铁路、山南铁路,大型厂矿企业都有铁路直达厂区。 

3、市场潜力较大。一是产业有发展需求。近年来,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,工业生产、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,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。一方面新冶钢、有色等一批工业支柱企业,产生了强大的生产性物流需求;另一方面,随着苏宁电器、万达广场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项目落户黄石,必将带来更大的社会物流需求。二是企业有发展需要。社会物流需求的增长,刺激了一些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,不断增强物流服务意识,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,壮大规模,并由此滋生了快递、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物流产业,促进了我市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。三是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。据统计,2013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亿元,同比增长12.5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53元,同比增长11%;农民人均纯收入8374元,同 

  比增长12%。据东楚晚报报道,今年“双11”黄石网民消费达9135万元,比去年“双11”网购额增长49.4% 

  二、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造成的影响 

  虽然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,产业实力明显提升,但无论从组织结构、运作方式,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看,与徐州、临沂、武汉等物流业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;与宜昌、襄阳等同类城市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。为了认清差距、分析原因、提出对策,我们选取了2013年我市物流业发展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,如表所示: 

指 标 

地区 

临沂 

武汉 

黄石 

物流总额 

19244.7亿元 

21077.02亿元 

1805.30亿元 

增加值 

380.2亿元 

805.1亿元 

42.37亿元 

GDP占比 

12.6% 

9.6% 

4.1% 

服务业增加值占比 

30.2% 

18.7% 

12% 

专业物流企业数 

492 

700 

162 

徐州、临沂、黄石主要流指标对比图(2013年) 

  

地区 

宜昌 

襄阳 

黄石 

物流总额 

2088.92亿元 

9300亿元 

1805.30亿元 

增加值 

175.99亿元 

290亿元 

42.37亿元 

GDP占比 

7% 

10% 

4.1% 

服务业增加值占比% 

22% 

36% 

12% 

专业物流企业数 

334 

910 

162 

 宜昌、襄阳、黄石主要流指标对比图(2013年) 

       物流业发展滞后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: 

  1、三次产业结构失衡,经济发展后劲不足。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根据收集到的数据2013年我市社会物流增加值为42.37亿元,占临沂380.2亿元的11.14%,占襄阳290亿元的14.61%GDP占比4.1%,分别低于临沂和襄阳8.55.9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占比12%,分别低于临沂市和宜昌市8.5 3个百分点。物流产业效率低下,物流总额增量不足,导致第三产业总量下降,造成三次产业结构失衡。我市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只有30.44%,分别低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15.667.67个百分点。 

  2、行业发展水平低,影响国民经济总量增长。物流业发展滞后,导致我市社会流通缓慢,运营效率低,影响各类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总量增长。2013年我市物流业总收入61.80亿元,分别低于临沂市和宜昌市1500亿元和 710亿元;专业物流企业数分别低于临沂市和宜昌市492334家。 

  3、物流成本较高,物流业务量大量流失。由于我市大多数物流企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,无法形成规模效应,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,产业附加值低,物流运行成本高,导致钢铁、水泥等工业主导产业出口失去竞争力。据了解,2013年我市的物流费用占到了生产总值的31%,而全国物流费用平均占比为18.0%,其中武汉市的占比为14.1%;宜昌市的占比为17%。为了降低成本,提高产品流通效率,我市东贝、美岛、劲酒等企业均选择武汉、鄂州等外地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展出口业务 

  三、我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 

  1、体制不完善。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,行业管理涉及到市发改委、市工商局、市商务委、市邮政管理局、市经信委等多个部门,由于没有建立全市统一的协调指导和综合管理机构,行业管理多元分散,条块分割、部门分割现象严重。同时,各部门和行业之间没有科学合理分工,职能存在交叉重复,导致管理缺位、越位和错位,物流业发展中的横向联系被纵向管理体制隔断。虽然2009年我市成立了“市交通物流发展局”,但其属于市交通局二级单位,遇到综合性问题,没有权限协调调度各相关部门,解决起来难度大。 

  2、缺乏统筹规划。一是产业规划滞后。物流业长期处于先发展,后规划的无序状态,一些已建成的物流中心、物流园区由于在选址和建设时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规划论证,建成后与城市总体功能布局脱节。如:新建成的市物流中心由于地处花湖,距离商贸业繁荣的中心城区较远,很多物流企业不愿入驻其中。同时,随意变更已规划的物流用地也严重影响了物流业发展。如:西塞山区上窑小商品批发城的业主反映,该批发商城在最初规划时曾预留了配套的仓储建设用地,但因种种原因被相关部门更换用途。二是资源分布不均衡。区域发展不平衡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,呈现中心城区物流资源多,分布相对集中,边远城区及农村物流资源少的格局。三是供需结构不平衡。一方面,我市大部分物流产品的运输和调配都由企业自身完成,本应剥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经营的物流服务资源仍滞留在企业内部,致使专业化、社会化的物流市场需求不足;同时,现有的物流企业规模小,实力弱,功能单一,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。 

  3、产业要素不全。一是缺乏制度规范。没有根据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需要,及时调整和完善配套行业标准及管理制度,行业标准不统一,准入门槛低,检查和收费项目多,无序竟争激烈。二是缺乏政策扶持。对物流业发展投入有限,金融、税收、土地等方面扶持政策少,宣传不到位,多数业主表示对现行的优惠政策不知情。同时反映,由于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贷款申请要求高,船舶、车辆等动产又不能抵押,贷款难、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严重。此外,大部分企业反映营业税改增值税后,由于人工费、过桥费、过路费和保险费未被纳入抵扣范围,小规模纳税人无资格进项抵税等各种因素,企业税负不减反增。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。由于没有与工业、商贸、涉农等产业和区域有效对接,形成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,因此难以培育和壮大本地龙头企业,也难以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来黄发展,多数物流企业处于零散、量小、无序状态,服务功能单调,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,缺乏辐射带动力。统计显示,我市2887家从事物流的企业中,专业的只有162家,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的不足16家。 

  4、产业基础薄弱。 一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滞后。对外:港口建设速度缓慢,内外贸集装箱业务发展滞后,没有形成水运、公路、铁路相互辐射、运转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。我市年拥有货运集装箱20万标箱,而黄石港口实际承载的吞吐量只有2万标箱,货源流失严重对内:欠缺区域性货物公共集散和配发中心,企业自用配送点多,运输线路重叠,容易引发交通拥堵,配送车辆“进城难、停靠难、装卸难”。由于没有货物公共集散中心,一些快递员当街分拣货物。二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低。没有建成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,缺乏电子商务总体规划和系统的支持政策,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。三是园区建设进展缓慢。受规划、土地等因素影响,项目建设进展缓慢,目前尚无按照规划完全建成的项目。其中:新兴际华现代钢铁物流园、黄石棋盘洲物流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3年之久,现在还未建成。四是设备设施严重老化。一些与集装箱、公路快运相配套的公路货运场站和物流中心、物流园区、专业批发市场、仓储等设施设备严重老化,机械化程度不高,仓库站场储存能力有限。 

  5、缺乏专业人才。 一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。根据市物流协会统计,全市162家专业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,获得专业资质的只有170人。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。企业普遍反映单一型人才多,复合型人才少,具体操作型多,管理创新型少,尤其缺乏精通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技能的专业人才。三是缺乏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。没有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,社会物流培训机构整体实力弱,虽然培训项目品种多,但效果不明显。 

  四、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建议 

  (一)理顺体制机制,积极构建现代物流共建体系 

  1、加强协调指导和综合管理。省内外一些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,均通过设立由主要领导牵头、部门单位参与的协调指导机构和专职综合管理部门,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权职范围,理顺发展体制机制。我们建议:一是市政府尽快组建由市长任组长,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,市发改委、市商务委、市交通局、市规划局、市国土局、市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“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”,加强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和统筹规划,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;“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”下设立办公室,办公室设在市物流发展局,研究制定全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,审定重大项目和规划;协调解决我市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策,努力消除各部门、行业之间各自办物流和多头管理、政出多门的现象,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、协调一致的新局面。二是将“市交通物流发展局”升级为“市物流发展局”,作为日常综合管理部门,承担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起草和实施,推动物流业重大项目和支持性政策措施的落实,强化物流市场监管、物流技术推广和物流人才培育等职责。 

  2、搭建联动平台。徐州、襄阳等一些城市积极创新和完善现有的物流业管理模式,探索建立了“物流产业联席会议制度”、“专家会审制度”等配套制度,搭建了行业重大事项会商、咨询和协调的公共服务平台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我们建议: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结合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,探索组建“现代物流产业联席会议”等制度,搭建部门之间的联动平台,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。 

  3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。围绕建设鄂东南物流中心的目标,积极引导和鼓励自然人、企业和物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共建,促进现代物流业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的传播推广。 

  (二)科学统筹规划 ,积极构建现代物流社会体系 

  1、坚持物流先行,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。按照“整体规划、适度超前、分步推进”的原则,科学编制《“十三五”黄石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》,及时编制《黄石市农村物流发展规划》、《黄石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》等各类配套规划。统筹考虑我市产业结构布局、环境保护,投资来源、运营组织以及建成后经营效率和效益等因素,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、农业发展规划等各项社会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,科学制定指导方针、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。 

  2、加强三个“一体化”建设,构建“大物流”格局。一是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,通盘考虑物流业与工业、商贸、农业等产业和行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作用,加快推进大型超市、商场配送中心与物流园区、物流中心相对接,促进商贸物流发展;二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,大力推广“农超对接”工程,建立农产品进城快捷通道,形成生产超市化、经营连锁化、加工链条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;三是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,促进区域物流和中心城区专业物流的协调发展,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合作,实现互补共赢,全面提升物流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 

  3、坚持“规范化”理念,加强规划执行。为了确保物流规划的有效实施,建议将物流规划纳入全市重要产业规划,由市政府颁布并组织实施。同时,加快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意见措施,做到物流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的有效对接,并强化规划控管措施,明确规定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已制定通过的规划,确保物流规划顺利实施。 

  (三)加强基础建设,积极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 

  1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。对外: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,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,以港口建设为突破点,充分发挥我市“一类口岸”和“主要港口”的特色优势,积极探索港口多元化投资和一元化经营的体制机制,吸纳各方资源与力量,加快棋盘洲港区建设运营步伐。同时,大力发展对外水上贸易,盘活港口物流,将黄石港口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及长江中游外贸中转枢纽港;高速公路建设为基础,建立城市外环高速公路;以铁路为骨干,加快山南铁路改造工程建设形成水运、公路和铁路相互辐射、相互呼应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物流网络。对内: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公用型配送、集散中心和货运站场,缓解城市物流配送压力;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和物流管道建设,形成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。 

  2、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信息网络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搭建物流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建立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、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,形成信息采集、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,有效整合物流资源,提高企业运营效率。 

  3、加速建设园区企业集成网络。一方面,大力推进棋盘洲综合物流园区、大冶罗桥物流园、阳新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;同时,强化园区集成功能,积极引进商贸、货运、仓储等不同行业、不同特点的物流企业进入园区发展,打造一批集市场信息、仓储、配送、多式联运及展示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,实现物流企业集聚发展,提升规模效应。  

  (四)强化各项措施,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保障体系 

  1、强化政策扶持。首先,加大财政扶持力度。建议市级财政在安排黄石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支出时,将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纳入其中,通过财政资金支持重大物流工程建设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、引导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。同时,在土地、财税、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,吸引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、外地知名物流企业参与我市物流业的发展。其中,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开展多层次、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,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企业的贷款授信,及时跟踪签约项目贷款到位情况,加强物流政策与信贷政策的有效对接;市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,优先预留物流园区、物流中心建设用地,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,不得轻易变更规划用地,对因公众利益不得不更改用途的物流用地,要及时置换,合理补偿;市税务管理部门要合理确定物流企业税收计征基数,在国家税法许可范围内尽量向物流企业倾斜;市土地部门要按照工业用地的价格对物流用地企业进行出让。 

  2、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制定物流人才引进计划,在人才落户、子女入学、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;借鉴外地经验,引导大专院校、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,加强物流“产学研”基地建设,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物流人才,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;大力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,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,组织开展符合物流企业实际用人需要的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,进一步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服务质量的跟踪管理。 

  (五)坚持市场导向,积极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 

  1、加强标准化建设。尽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,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,及时健全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行业标准和价格机制,推进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化,提高物流运行效率,提升服务水平。 

  2、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。按照“突出重点、集中配置”的原则, 鼓励我市传统的钢铁、服装、化工等优势产业尽快剥离出物流企业,重点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、竞争实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。同时,按照行业发展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进行重点招商、定制招商和定向招商,大力引进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来黄发展,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,促进物流服务提档升级 

  3、规范市场管理。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,及时清理、废除各类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规章,加强物流市场整治和规范管理,建立公开、平等、规范的市场监管制度,坚决遏制对物流企业的乱罚款、乱收费行为,减轻企业负担,形成统一开放、公平竞争、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环境 

时间:2015年02月11日
 
设为主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黄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[版权所有]  鄂ICP备12003342号
推荐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.0 以上,1024*768分辨率浏览本站
Copyright© 2009-2016 http://www.hzsuj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